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社會經濟發展專題
Social Change in Taiwan : a Historical &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開課學期
102-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陳惠敏 
課號
Soc5068 
課程識別碼
325 U317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5,6,7,8,9(12:20~17:20) 
上課地點
社205 
備註
89節為實習。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1ca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從全球糧食生產體系以及危機出發,討論糧食公民權與在地糧食生產系統的重要性。接著從全球-在地的農業關係及角度,來探討台灣的農業問題。透過理論觀點分析當代農業問題,考察國內外解決農業問題的經驗,並期望藉由都市農園的實做經驗,發展出一個合作式生產和在地交換的社群經濟模式,以替代市場的交易關係。

本課程的討論分為三個單元進行;第一部分「當代農業發展問題分析與回應」,探討世界糧食體系與台灣農業發展歷程與發生的問題,台灣以農立國,但農業問題卻長期被忽略,現今面臨大規模休耕農地、糧食自主性降低、農業人口老化等問題。我們將從微視面與巨視面去討論台灣近五十年來農業問題,並根據理論分析的結果討論解決這些問題可能的方向。

在耙梳理解世界糧食問題與台灣的農業狀況之後,在第二部分「公民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將引介目前仍在持續發生中,有關公民農業的各種理論及其背後的建構思維及基礎,以及相關的實踐方案。著重於糧食民主、合作式生產與在地交換系統的討論與實踐。透過考察當代台灣與國外解決農業問題的經驗案例,討論社區的農業耕作體系與在地糧食系統的關係,以及如何落實糧食民主及維持永續發展。

藉由上述案例經驗累積都市農業作為解決農業問題的知識基礎。在第三部分「行動方案規劃與設計」,則是期望修課同學們能藉由前兩部分理論與經驗的分析基礎,構思以都市為場域,發展社區農業的意義與實踐社群經濟的可能,提出切實可行,以都市農業作為解決農業問題的行動方案。

在理論閱讀與討論之外,本課程將同時搭配社會系館頂樓屋頂農園的實做體驗。農園作為共有財,在生產端實踐合作式生產,以大學為起點,招募師生社群共同參與治理、同享生產成果,提出資本主義下薪資僱傭關係所帶來的利潤分配不平等之外的另一種可能;另外,在消費端,連結在地社區及校園社群,建立一在地物品交換系統,重視產品的使用價值以及社群互動,以自主交換取代貨幣系統,替代糧食商品化所帶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斷裂。結合理論課和實作課的操作進行實驗,嘗試在都市中,創造和既有企業利益極大化邏輯不同,而重視互惠分享、生產和使用價值的運作模式可能。 

課程目標
本課程從全球糧食生產體系以及危機出發,討論糧食公民權與在地糧食生產系統的重要性。接著從全球-在地的農業關係及角度,來探討台灣的農業問題。透過理論觀點分析當代農業問題,考察國內外解決農業問題的經驗,並期望藉由都市農園的實做經驗,發展出一個合作式生產和在地交換的社群經濟模式,以替代市場的交易關係。 
課程要求
本課程有兩個小時的實習課程,每次實習課結束後要撰寫討論學習週誌。作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也會邀請專業教師提供訓練。課程的要求為全程出席課程及實習課、按時繳交作業、事前閱讀指定教材等。成績評定項目包括:
(一)出席與討論:15%
(二)個人作業部分:55%
(1) 實習週誌:兩週交一次,第三週起繳交,30%
(2) 上課及閱讀心得:共分三次繳交,繳交日期是:10/14、11/4、12/9,15%
(3) 參訪行前報告:5%
(4) 參訪心得:共兩次,繳交日期是隔週:10/21、11/18,5%
(三)五千字期末報告:3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備註: 週四10:00-14:00(請先告知或另約) 
指定閱讀
請參考每週進度(目前為預定,會修改)
*為共同必讀,研究生需閱讀所有文本 
參考書目
請參考每週進度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五千字期末報告 
30% 
 
2. 
參訪心得 
5% 
共兩次,繳交日期是隔週:10/21、11/18 
3. 
參訪行前報告 
5% 
 
4. 
上課及閱讀心得 
15% 
共分三次繳交,繳交日期是:10/14、11/4、12/9 
5. 
實習週誌 
30% 
兩週交一次,第三週起繳交 
6. 
出席與討論 
1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09  導論
* Lyson, T. A. 2004. Civic Agriculture: Reconnecting Farm, Food, And Community. Massachusetts: Tufts University Press.

〔實習課〕農園收成:共食派對
實習說明:空間改造參與式設計討論、共有財的治理。
農作要領簡介:場所、土壤、種子來源、種植方法、移植要領、澆水要領、施肥要領、蟲害防治。 
第2週
9/16  單元一:當代農業發展問題分析與回應

世界糧食體系如何形塑?糧食主權的巨視與微觀
* Patel, Raj. 2007. Stuffed and Starved: Markets, Power and the Hidden Battle for the World Food System. London: Portobello Books.(中文版:《糧食戰爭》,高寶出版,2009)
* 紀錄片:Food Inc.(美味代價),讀本分組提問討論

〔實習課〕認識土壤:土層、土質(土壤特性)、土壤改良。
空間改造實作-組裝栽培箱、假設棚架、土壤調配。 
第3週
9/23  台灣農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問題
邀請演講:鍾怡婷
講者建議閱讀:
* 蔡培慧。2004。〈戰後台灣農村發展概述〉。
* 戰後台灣農業政策演變簡表
* Atkins, P., & Bowler, I. 2001. Food in Society: Economy, Culture,Geography. London: Arnold, Hodder Headline Group.(ch.3)
指定閱讀:
* 台灣農村陣線。2013。《土地正義的覺醒與實踐:抵抗圈地文集》。台北:台灣農村陣線、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二、怪手前的家園、三、行動紀實報導、五、附錄)

延伸閱讀:
--羅桂美。2008。《當代農村政經結構下美濃有機米產銷般的實踐與困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音寧。2007。《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台北:印刻。
--柯志明、翁仕杰。1993。〈台灣農民的分類與分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2期:107-150。
--蔡培慧。2009。《農業結構轉型下的農民分化1980-2005》。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柯志明、劉智偉。〈戰後糧政體制的建立與土地制度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地主與農民,1945-1953〉,《台灣史研究》第9卷第1期:107-180。
--彭明輝。2011。《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台北:商周出版。

〔實習課〕植栽基本概念:認識各種糧食作物及其特性。
空間改造實作-播種、育苗、疏苗、定植。
* 選課確定後分組 
第4週
9/30  解決農業問題的結構分析與行動方案
* 蕭雁文。2010。《「小地主大佃農」農地政策的探討:農會角色的省思》。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 農業政策大破解:
(1)《農業發展條例》: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Code=M0020001
(2) 小地主大佃農: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9095
(3) 休耕,休矣:台灣休耕亂象之原因與出路(人耕食共同體):
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1112877

〔實習課〕病蟲害防治:生態觀察、生物防治。
空間改造實作-製作辣椒水、糖醋液、大蒜精 
第5週
10/07  在地農業生產體系與微視行動方案
* 李丁讚。2011。〈公民農業與社會重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4期: 431-464。
* Macias, T. 2008. “Working toward a Just, Equitable, and Local Food System: the Social Impact of Community-based Agriculture”,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9(5): 1086-1101.

〔實習課〕認識堆肥:好氧v.s厭氧、發酵原理、碳氮比。
空間改造實作-大堆製作、蚯蚓堆肥
* 修課學生必須自備來自在地的材料(生廚餘、咖啡渣) 
第6週
10/14  單元二:公民農業的理論與實踐

公有財的治理
* Ostrom, Elinor. 1995. Governing the Comm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ps. 1,2,3)

〔實習課〕參訪新店大鵬社區 
第7週
10/21  另類食物網絡
* 賴爾柔、戴君玲。2009。〈台灣社群支持型農業的特性與困境〉,《農業推廣文彙》第 54 輯:41-51。
* 賴鳳霙、譚鴻仁。2011。〈台中合樸農學市集的形成過程: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觀點〉,《地理研究》第54期:19-42。
* Tregear, A. 2011. Proressing Knowledge in Alternative and Local Food Networks: Critical Reflections and a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7: 419-430.
延伸閱讀:
--Goodman, D. and Goodman, M. K. 2009.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 HUGY0889.

〔實習課〕參訪「雲和小客廳」:自製堆肥的社區意義、社區與生活的結合。
農園收成:與雲和小客廳交換共食。 
第8週
10/28  都市農業與糧食民主(公民權)
* McClintock, N. 2010. “Why Farm the City? Theorizing Urban Agriculture a Lens of Metabolic rift”,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 3: 191-207.
* Wittman, H. 2009. “Reworking the Metabolic Rift: La Via Campesina, Agrarian Citizenship, and Food Sovereignty”,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36, 805-826.

延伸閱讀:
--Desmarais, A. A. 2002. “Peasants Speak -- The Via Campesina: Consolidating an International Peasant and Farm Movement'”,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29: 91-124.
--Baker, Lauren. 2010. “Tending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Food Citizenship in Toronto’s Community Gardens,” Geographical Review 94(3): 305–325.

〔實習課〕農園參與式治理資源管理:水資源、人力資源。
空間改造實作-雨水收集系統。 
第9週
11/04  都市農業與在地糧食系統(合作式生產)
* Smit, Jac, Joe Nasr and Annu Ratta. 1996. “Cities that feed themselves”, in Urban Agriculture: Food, Jobs, and Sustainable Cities, edited by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pp. 3-23.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 分組提問討論

〔實習課〕農園管理檢討與改進、日誌公開交流。
 
第10週
11/10  課外參訪:都市農園案例實地考察:台中都市農園+籃城好生活 (暫訂)
* 修課學生撰寫參訪心得 
第10週
11/11  專題報告:針對指定議題,描述議題現象的發展過程,嘗試與課堂概念對話,並提出問題,。 
第11週
11/18  都市農業與在地交換系統(社區營造)
* Boulianne, M. 2006. “The Movement for an Economy of Solidarity Urban Agriculture and Local Exchange Trading Systems in Quebec”, Research in Economic Anthropology 24: 261-279.
*「在地交換系統」的四個案例討論(請參考其網站,可分析、閱讀,包
括再現的形式)
case1 花園新城:http://flowerpower520.blogspot.tw/2008/05/blog-post.html
case2 愛爾蘭的例子:http://www.traleelets.com/index.php
case3 Bristol:http://www.bristollets.org.uk/members/
case4 北投時間銀行:
http://www.ptcf.org.tw/ptcf2/modules/myproject/case.php?cat_id=166

延伸閱讀:
--Pacione, M. 1997. “Local Exchange Trading Systems as a Resopnse to the Globalisation of Capitalism”, Urban Studies 34(8): 1179-1199.
--Williams, C. C., T. Aldridge and J. Tooke. 2003. “Alternative Exchange Spaces”, in Alternative Economic Spaces, edited by. A. Leyshon, R. Lee and C. C. Williams, pp. 151-167. London: Sage.

〔實習課〕社區綠點盤點與資源聯結,繪製綠地圖。(前幾週提醒)
* 提示:社區大學、社區營造 
第12週
11/25  跨國個案比較:洛杉磯&西雅圖、古巴、台灣
* Mares, Teresa M. and Devon G. Pena著,吳瑟加譯。2013。〈案例八:城市農耕與反叛空間:洛杉磯與西雅圖〉(Urban Agriculture in the Making of Insurgent Spaces in Los Angeles and Seattle),收錄於《城市造反》(City Rebelling),侯志仁主編,吳比娜譯。台北:左岸文化。
* 大猩猩游擊隊。2013。〈案例十:是!一個人就可以渲染(感染)城市的綠色行動〉,收錄於《反造城市: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侯志仁主編。台北:左岸文化。
* Altieri, M. A., N. Companioni, K. Canizares, C. Murphy, P. Rosset, M. Bourque and Nicholls C. I. 1999. “The Greening of the ‘Barrios’: Urban Agriculture for Food Security in Cuba”,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16: 131-140.
* 紀錄片:社區的力量

延伸閱讀:
--Shillington, L. J. 2013. “Right to Food, Right to the City: Household Urban Agriculture, and Socionatural Metabolism in Managua, Nicaragua”, Geoforum 44: 103-111.
--Egziabher, A. G., D. Lee-Smith, D. G. Maxwell, P. A. Memon, L.J. A. Mougeot and C. J. Sawio. 1994. Cities Feeding People: A Examination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East Africa. Canad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Zukin, S. 2010. Naked City: 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 Oxford: University of Oxford Press.(中文版:《裸城: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群學出版,2012)

〔實習課〕Open space 議題形成:可操作的
* 提示:分配、能源循環、城市與鄉村的互補 
第13週
12/02  單元三:行動方案規劃與設計
提出實作方案及評論回應(1)
* 進度要求:概述、三個案例分析 
第15週
12/16  提出實作方案及評論回應(2) 
第16週
12/23  提出實作方案及評論回應(3) 
第17週
12/30  期末報告